2010年2月1日 星期一

Apple iPad 之我見。

台灣時間2010年01月28日AM02:00,Jobs再次站上舞台,然後發表眾所皆知的iPad,不過,在此之前大多數人都認為名稱應該是iTable或是iSlate。

前幾天我發表了一個簡單的想法在men in the CITY!!這個部落格,但畢竟時間倉促且精神不繼(感冒了),所以並沒有辦法很明確的闡述關於iPad比較完整的想法。所以,這次就借用這裡蚊子文字比較多的特性,好好的說一下我對iPad的看法。

以前一個CyberLink的同事在FaceBook裡發表了他對iPad的說明,我則利用底下的回覆功能對它做一些加強,這裡就直接轉錄。

首先我標明出對於iPad的看法:

我覺得iPad有點四不像。硬體規格接近NB,但軟體卻太偏向iPhone,這樣不是不好,只是會覺得不知道這東西到底該幹麼用?


對我來說,少了『多視窗』就有點失去大螢幕的意義。當然,可以多視窗就得多工,這。。。。


我唯一看好的是iBook,這可以創造出『個人出版』這樣的商機,但是,誰來替出版品把關?我指的是內容的把關。

然後我接著說說App Store:

App Store裡面的程式有多少可以完美支援到1024*786這個解析度?如果按照發表會的說:『直接放大』,那畫面的效果應該會被打個折扣。


最簡單的想法有兩點:
一、如果可以開創出多視窗的使用方式與使用精簡版的Mac OS X,那這個商品應該本身就會爆一個量出來。
二、iBook看起來會是一個好生意。不過應該要有一個審查機制(類似出版設的編輯審稿)來確保消費者買到的不是一本爛書。

最後,我想做個總結:

尺寸當然會是問題,因為現階段的技術攸關著整個裝置的體積,不過若等到可撓式的螢幕出線(現)或許又是令一番局面。


反光當然也是,不過以個人看電子書約莫6年的經驗來說,反光通常不會是問題,因為大多數看書的環境光源都還蠻穩定的。通常環鏡光元紊亂的場所代表的是吵雜,這種環境肯定不適合看書。


不過E-Ink是我個人比較不看好的一個技術,或許他未來會有固定市場,但以電子書格式(內容)最有可能的發展趨勢來說,E-Ink並不足以應付多媒體的內容。


個人以為電子書在未來勢必結合影片與聲光效果才有可能被多數(年輕)人接受,不然,那就停留在紙本階段即可。我們這一代的人未必能真正習慣電子書,但當我們的小孩子從小就在電子環境中長大,他們習慣了在畫面中有超連結、習慣了內嵌影片。。。。


在我的部落格有提到,其實E-Ink或許是在顯示與省電中妥協的一個產品,但當電池技術有了長足的長進之後,這種妥協是不是絕對必要?又或是當我們的身邊充斥著插座的時候,我們真的需要一個絕對省電的技術?


簡單而言,我覺得iPad如果定位在『閱讀器』這個角度,他的確是提供了一個新的思維角度,不論是裝置本身抑或是iBooks可能帶來對出版業的衝擊。

上面這些就是我對Apple iPad的看法,不過這些星都是在資訊有限的情況下提出的,畢竟我們真的都沒有玩過。等到哪天真的摸到實機了,或許又有不同的見解,那就到時候再說了。

沒有留言: